欢迎访问SMT设备行业平台!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芯片制造:介质材料调控电场
芯片制造:介质材料调控电场
昨天 10:06   浏览:127   来源:小萍子

在芯片里,各种不同的绝缘介质材料,通过其独特的介电常数默默调控着电场分布,最终决定着晶体管的效率和芯片的性能。从经典的二氧化硅到革新的高K材料,每一种介质都在芯片的特定位置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氧化硅作为最传统的绝缘材料,以其稳定的化学性质和理想的硅界面特性,长期担任栅极介质的核心角色。其相对介电常数约为3.9,在微米至纳米工艺初期表现出色。然而随着制程微缩,二氧化硅层需要不断减薄来维持足够的栅控能力。当厚度接近1纳米时,量子隧穿效应导致栅极漏电流急剧增加,就像一道过薄的堤坝无法阻挡水流,使得晶体管的静态功耗急剧上升。

芯片制造的核心工艺:一文看懂薄膜沉积_财富号_东方财富网

氮化硅以其较高的介电常数和卓越的阻挡特性,在芯片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的介电常数约为7,比二氧化硅高出近一倍,这使得它在相同厚度下能够提供更大的电容。在存储芯片的电容器中,氮化硅作为介质层有效提升了单位面积的电荷存储能力。同时,它的高密度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扩散阻挡层,能够有效阻止杂质离子在芯片中的迁移。

聊聊氮化硅(SiNx)在芯片中的重要性_氮化硅晶圆 为啥要加热-CSDN博客

氮氧化硅代表了经典材料体系的智慧结晶。通过在二氧化硅中引入氮元素,材料的介电常数提升至5左右,同时显著增强了抗硼穿透能力和热稳定性。这种改良使得氮氧化硅在45纳米至28纳米工艺节点中成为理想的栅极介质材料,在维持足够栅控能力的同时有效抑制了漏电流。

55 nm硅-氧化硅-氮化硅-氧化硅-硅闪存单元的 γ 射线和X射线电离总剂量效应研究

在芯片的后端互连层中,掺碳氧化硅承担着降低寄生电容的重要使命。通过向二氧化硅中引入碳元素,材料的介电常数可降至3.0以下。更低的介电常数意味着相邻金属连线之间的电场相互作用减弱,电容耦合降低,这直接转化为更快的信号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功耗。在现代多层级互连架构中,低K介质如同在密集的金属线路间设置了高效的隔离带,确保信号完整性和传输效率。

铜互连技术与low-k电介质_CPUCPU新闻-中关村在线

氧化铪则是高K材料革命的杰出代表。其介电常数高达25,是二氧化硅的六倍以上。这一特性使得氧化铪在保持相同栅电容的前提下,物理厚度可以做到二氧化硅的三倍以上。更厚的物理层如同构筑了更坚固的堤坝,从根本上遏制了量子隧穿效应,将栅极漏电流降低了数个数量级。在28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中,氧化铪与金属栅极的组合成为标准配置,成功解决了晶体管微缩过程中的功耗瓶颈。

HKMG工艺为什么要用金属栅极?_hk metal gate-CSDN博客

这些介质材料通过各自独特的介电特性,在芯片的不同部位精确调控着电场分布。在晶体管层面,高K材料通过增强单位厚度下的电场调控能力,实现了高效栅控与低泄漏的完美平衡。在互连层面,低K材料通过削弱相邻导体间的电场耦合,确保了信号的高速传输。这种精妙的材料选择与电场管理,体现了半导体工艺中深厚的物理智慧与工程艺术,共同推动着芯片性能向着更高、更快、更省电的方向不断发展。


头条号
小萍子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