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SMT设备行业平台!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MEMS器件】一文读懂什么是微流控芯片
【MEMS器件】一文读懂什么是微流控芯片
6 小时前   浏览:26   来源:小萍子

想象一下,将一整个化学或生物实验室——包括样品处理、反应、分离、检测等所有功能——全部微缩到一块只有手指甲盖甚至更小尺寸的芯片上。这就是微流控芯片,一项被誉为“颠覆性”的前沿技术。


一、芯片上的“微型实验室”

微流控芯片,又常被称为 “芯片实验室” ,其核心特征是在微米尺度(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100微米)的通道网络中,对极微量的流体(通常为皮升到微升量级,一滴水大约是50微升)进行精确的操控、混合、反应和分析。

它的本质是高度集成和自动化。 传统实验室中需要由人工在各种瓶罐罐和大型仪器间完成的操作,现在被设计并蚀刻在芯片上的微小通道、反应室、阀门、泵和传感器所替代。这些单元通过微通道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可编程控制的微型分析系统。

其颠覆性意义在于:

  • 极低的样本/试剂消耗:仅需微升级别的样本,大大降低成本,尤其适用于珍贵样本。

  • 极高的分析速度:微尺度下,流体混合、反应和传质速度极快,可将数小时的分析缩短至几分钟甚至秒级。

  • 高通量与并行处理:可以在同一芯片上同时进行成千上万次独立实验,极大提升筛选和研究效率。

  • 便携化与自动化:将大型实验室功能集成于方寸之间,易于实现设备的便携化和检测的全自动化。

正因如此,中国科技部在2017年将其列为“颠覆性技术”,而其重要分支——器官芯片,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2016年世界“十大新兴技术”之一。

二、芯片的材料与制造

芯片的“地基”——材料,直接决定了芯片的性能和应用场景。理想的芯片材料需要具备:

  • 生物相容性:不与生物样本发生反应。

  • 光学透明性:便于使用显微镜等进行观察和检测。

  • 易于加工:能够通过微加工技术制造出复杂的微结构。

  • 成本低廉: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和一次性使用。

常用材料主要有:

  • 无机材料:如硅片玻璃石英。它们精度高、化学性质稳定,但加工成本高、易碎。

  • 有机聚合物:这是目前最主流的材料。

    • 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最常用的科研材料。透明、弹性好、透气、易于加工,但可能吸收小分子。

    •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亚克力),透明度高,成本低,常用于商业化产品。

    • PC、COP等: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机械强度。

制造工艺则根据材料不同而多样,常见的有软光刻(尤其适用于PDMS)、注塑成型(适用于大规模生产PMMA等塑料芯片)、激光烧蚀等。

三、流体的控制与信号的读取

1. 流体驱动:芯片的“心脏”
如何让流体在微米通道中流动是关键。驱动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

  • 机械驱动:通过物理运动产生压力。如:

    • 微泵:集成在芯片上的微型泵。

    • 离心力驱动:将芯片放在一个旋转平台上,像甩干机一样,依靠离心力推动液体流动(常用于Bio-CD盘片)。

    • 气压驱动:通过外部气压控制芯片上的薄膜阀门来推动液体。

  • 非机械驱动:利用物理场效应驱动。

    • 电渗流:在通道两端施加电压,依靠通道壁表面的电荷带动液体整体移动。

    • 重力驱动:简单利用液位差驱动。

2. 检测技术:芯片的“眼睛”
由于检测体积极小,对检测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要求极高。

  • 光学检测法(最常用):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化学发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因为许多芯片是透明的,非常适合与显微镜联用。

  • 电化学检测法:通过测量电流、电位或阻抗的变化来检测物质,易于微型化和集成到芯片上。

  • 质谱联用:将微流控芯片作为质谱仪的高效、低耗样进样系统。

四、微流控芯片的应用

微流控芯片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领域。

1. 分析与诊断(最具产业化前景)

  • 即时诊断:开发“手持式实验室”,用于床边检测、家庭自测和现场排查。例如:

    • 分子诊断:快速检测病毒核酸(如新冠病毒、流感病毒)。

    • 免疫诊断:检测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癌胚抗原)。

    • 生化诊断:检测血糖、血脂等代谢物。

  • 单细胞分析:利用液滴微流控技术,将单个细胞包裹在一个个微小的液滴中进行培养和分析,为癌症研究、免疫学和新药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分辨率。

2. 筛选与合成

  • 高通量筛选:液滴微流控可以每秒生成成千上万个均匀的微反应器,用于快速筛选:

    • 高效工业酶。

    • 抗生素。

    • 抗癌药物。

  • 微材料合成:精确控制液滴作为“微反应器”,可以合成出大小均一、结构规整的高附加值微球、微胶囊(用于药物递送、化妆品)和纳米材料。

3. 器官芯片与人体-on-a-Chip(未来的方向)
这是微流控与细胞生物学结合的革命性领域。它通过在芯片上构建包含活细胞、组织界面和流体环境的微工程装置,来模拟人体器官(如肺、肝、肠、心脏)的复杂结构和功能。

  • 优势:比传统的静态细胞培养更真实;能够模拟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和流体剪切力等生理环境。

  • 应用

    • 药物开发与毒性测试:在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前,更准确地预测药物的有效性和毒性,有望大幅减少对动物实验的依赖。

    • 疾病建模:在芯片上构建病理模型,研究疾病机制。

    • 个性化医疗:使用患者自身的细胞构建“芯片器官”,来测试哪种治疗方案最有效。

总结

微流控芯片不仅仅是一块小小的芯片,它代表了一种集成化、自动化、微型化和高通量的科学哲学。它将复杂的实验室过程简化、加速并降低成本,正在深刻变革着生命科学、医学诊断、药物研发和材料科学的研究范式。从床头柜上的诊断仪到取代小白鼠的“人体-on-a-Chip”,微流控芯片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头条号
小萍子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