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SMT设备行业平台!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晶圆清洗设备概述
晶圆清洗设备概述
2025年06月11日 15:15   浏览:171   来源:小萍子
本文主要讲述晶圆清洗设备。




晶圆清洗概述




晶圆经切割后,表面常附着大量由聚合物、光致抗蚀剂及蚀刻杂质等组成的颗粒物,这些物质会对后续工序中芯片的几何特征与电性能产生不良影响。颗粒物与晶圆表面的粘附力主要来自范德华力的物理吸附作用,因此业界主要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颗粒物进行底切处理,通过逐步减小其与晶圆表面的接触面积,最终实现脱附。


随着半导体制程的不断进步,颗粒物尺寸逐渐向纳米级趋近,导致去除难度显著增加。与此同时,颗粒尺寸的减小使得晶圆表面残留颗粒数量激增,叠加晶圆图形尺寸的持续缩小,进一步加剧了清洗工作的复杂性。在此背景下,高性能晶圆清洗设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晶圆清洗原理




主要分为湿法清洗和干法清洗两类。目前,湿法清洗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市场份额约占85%。湿法清洗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是半导体清洗的主流技术,但其份额可能随干法技术成熟进一步小幅下降,但湿法清洗依然是目前的主流选择,尤其在 3D NAND 堆叠结构清洗、铜互连工艺等场景中不可替代。该方法通过液体化学溶剂对晶圆表面的金属附着、有机物及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进行氧化、蚀刻和溶解,具体可分为刷洗类和化学清洗类。


刷洗类清洗设备以刷洗器为核心组件,能够有效清除硅片表面1μm及以上的颗粒物,主要应用于硅片切割或抛光后的清洗场景。这类设备通常由专用刷洗器、化学清洗液(如超纯水或异丙醇胺)构成。以聚乙烯醇(PVA)材质的刷洗器为例,其工作时与晶圆表面形成一层化学清洗液薄膜,由于晶圆表面的疏水性,溶液会被排斥,从而将悬浮于薄膜上的污染物带走。


化学清洗类设备主要包括浸入式湿法清洗槽、兆声清洗槽和旋转喷淋清洗设备等,其清洗原理基于RCA清洗技术及其衍生工艺。RCA湿法清洗技术借助溶剂、酸、表面活性剂和水,通过喷射、净化、氧化、蚀刻和溶解等过程去除表面污染。浸入式湿法清洗槽的典型结构为:硅片置于专用清洗花篮后放入化学槽,经化学液清洗后取出,再转入水槽冲洗。化学槽材质根据酸碱性和加热需求,可选用聚丙烯(NPP)、聚偏氟乙烯(PVDF)或石英玻璃等。常温化学槽多采用NPP材料,溶液可加热至180℃以上,通常由石英槽、保温层和NPP外槽组成,通过石英槽外的加热膜或涂层对溶液加热,槽内的温度和液位传感器则用于防止加热器干烧。PVDF加热槽常用于氢氟酸(HF)溶液清洗,支持盘管式或平板式浸入加热。


兆声清洗槽是在浸入式湿法清洗槽基础上增加兆声能量,可减少30%以上的化学用液和超纯水消耗,缩短晶片浸蚀时间,降低对电路特征的影响并延长清洗液使用寿命。其常用频率为800kHz~1MHz,功率100~600W。兆声换能器作为核心部件安装于槽体底部,分为平板式和圆弧板式等类型,其中圆弧板式换能器因能量传播和分布更优,清洗效果更佳。石英槽采用水浴设计以避免清洗液腐蚀换能器,底部10°~15°的倾斜坡度可促使气泡在浮力作用下沿槽底上浮,减少对兆声波能量的吸收,水浴外槽则采用不锈钢或石英材质。


旋转喷淋清洗设备是浸入式清洗的升级版本,新增自动喷液系统、清洗腔体和废液回收系统。自动喷液系统可实时混合不同化学试剂,确保清洗液新鲜度;旋转和喷淋功能使溶液分布更均匀,密封腔体则能隔绝化学液挥发,减少损耗和环境危害,整体药液使用量可降低约30%。


干法清洗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技术,无需液体溶剂,通过气相化学反应或离子轰击实现清洗,具有无废液、可局部选择性清洗等优点,主要包括热氧化法和等离子清洗法。热氧化法利用氧化炉导入热气体,通过真空泵抽走反应生成的挥发性产物;等离子清洗法则通过真空等离子清洗机,使带电污染物因电荷排斥脱离晶圆表面。此外,机械擦洗、束流清洗等其他清洗手段也在特定场景中得到应用。




晶圆清洗发展




从发展历程看,20世纪50年代半导体IC制程初步建立时,晶圆清洗以简单刷洗为主。1965年,RCA公司研发出RCA清洗法,1970年进一步推出尼龙材质刷洗器及配套设备,有效解决了抛光后金属微粒的清洗问题。此后,刷洗器材料逐步转向聚丙烯(PP)、聚乙烯醇(PVA)等低损伤材质,结构也向疏松多孔设计优化。20世纪70年代初,首台浸入式湿法清洗机问世,单次可清洗4片晶圆。70至90年代,湿法清洗机通过引入兆声清洗槽、旋转清洗槽提升清洗效果,并增加腔室数量(前沿机型达12腔室,产能375片/小时)以提高效率。90年代后,随着铜布线工艺普及,稀酸清洗工艺取代强酸溶剂,臭氧与兆频超声波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清洗精度。2010年以来,随着制程进入14nm及以下节点,干法清洗因低损伤特性逐渐应用,但目前仍不成熟,湿法清洗仍是主流。成熟的清洗设备系统包括湿法清洗机、部件清洗机、药液系统和辅助设备(如干燥、存储设备)等。


集成电路制程微缩和3D结构升级将推动清洗设备市场发展。一方面,线宽缩小导致清洗量增加,需进一步提升设备效率;另一方面,3D结构要求清洗深入内部且无损,对设备技术提出了全新挑战。


END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头条号
小萍子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