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SMT设备行业平台!
行业资讯  >  最新科技  >  芯片制造中自对准接触技术
芯片制造中自对准接触技术
6 小时前   浏览:30   来源:小萍子

但当芯片做到22纳米时,工程师遇到了大麻烦——用光刻机画接触孔时,稍有一点偏差就会导致芯片报废。自对准接触技术(SAC),完美解决了这个难题。

图片

为什么接触孔要对得这么准?

现代FinFET晶体管核心结构包括:金属栅极:控制电流的开关间隔层:栅极两侧的绝缘保护层接触孔:连接晶体管的金属插头

传统工艺中,工程师需要先用光刻机在间隔层旁边精确“打孔”,再把金属填进去。但在22纳米节点,接触孔和栅极的距离只有15纳米。光刻机就像手抖的画家,最大偏差可能达到5纳米——相当于要求人在10米外射箭,箭靶却只有硬币大小。

一旦接触孔打偏:偏移超过5纳米:可能戳穿栅极,导致芯片短路;偏移不足5纳米:接触电阻飙升,信号延迟增加

自对准接触技术(SAC)
  1. 挖槽
    先用刻蚀技术把栅极顶端挖出一个凹槽(深度约50纳米),就像在栅极顶部刻出一道环形山。

    图片
  2. 埋入刹车层
    在凹槽里填入氮化硅(一种坚硬的材料),这种材料遇到特定气体时刻蚀会自动停止,相当于埋入隐形防护栏。

    图片

  3. 放心打孔
    刻蚀接触孔时,刻蚀剂向下腐蚀,遇到氮化硅层就自动停止。无论光刻机画的孔位置如何偏移,接触孔底部都会精准停在间隔层外侧。

  4. 填金属抛光
    最后填入钨金属,抛光平整,完成接触孔制作。

    图片



头条号
小萍子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