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市场动态与行业趋势
- Canalys:2025年全球AI手机渗透率预计达34%,端侧模型优化和次旗舰SoC推动市场扩张;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12.2亿台,复合年增长率1%,反映中端AI芯片需求持续增长。
- 英飞凌:以21.3%份额登顶全球MCU市场,中国成最大单一市场;跨界合作聚焦AI数据中心和绿色化转型,强化产业生态整合与区域营收可持续性。
- SK集团与AWS:合作建设103MW AI数据中心,配备6万GPU,计划2027年分阶段上线;突显算力需求激增,推动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尤其在数据中心芯片领域创造新机遇。
- 国家统计局:中国2025年5月高技术制造业增长8.6%,电子元件制造增14.5%;数据反映AI和新能源驱动芯片需求扩张,半导体进口韧性凸显国产替代空间。
- 前瞻网:《2025中国物联网芯片全景图谱》预测市场将达1259.42亿元;物联网芯片渗透率提升加速边缘计算演进,华为、泰凌微等主导竞争格局。
- 上海超硅半导体:科创板IPO募资49.65亿元用于300mm硅外延片扩产;项目提升国产硅片自给率,应对供应链波动,但持续亏损反映行业资本密集挑战。
- 天域半导体:港股IPO备案专注碳化硅外延片,2021-2023年收入CAGR 175.2%;SiC材料受益新能源高增长,尽管财务挑战和客户集中度风险犹存。
02 芯片设计与IP核
- 索尼半导体:推出IMX479传感器,采用3x3 SPAD像素组合,支持20fps帧率和105x1560有效像素;计划2025年秋季量产,适用于高端消费电子和工业视觉应用。
- 小米玄戒:O1芯片采用3nm工艺,雷军确认研发投入超60亿元,团队规模2500人;扩大应用至平板7S Pro,产能提升标志自研突破,增强本土AIoT市场竞争力。
- 联发科:天玑9500芯片采用台积电N3P工艺,集成X930超大核和Mali-G1-Ultra GPU,AI算力达100TOPS;Geekbench 6单核分超3900,性能提升34.5%,赋能vivo和OPPO旗舰机型。
- AMD:与AI初创企业合作优化ROCm软件平台并收购服务器制造商;战略应对英伟达竞争,提升MI450系列市场吸引力,强化AI芯片生态整合。
- 锐思智芯:推出ALPIX-Maloja事件传感器,支持1000fps帧率和120dB动态范围;采用IN-PULSE DiADC架构,适用于端侧AI视觉,降低算力消耗提升实时响应。
- 高通:SM8845芯片采用台积电N3p工艺和自研Oryon架构,预计Q4发布;性能对标骁龙8 Elite,聚焦大电池移动设备,推动中高端市场差异化。
- 驰芯半导体:UWB芯片CX500通过AEC-Q100车规和FiRa认证,支持高精度定位;李宇博士将在IOTE2025展示技术优势,凸显汽车安全测距商业化进展。
- 中国科学院:推出全球首个AI芯片设计系统“启蒙”,整合算法与EDA工具;系统提升设计效率,应对复杂AI工作负载,加速国产算力芯片自主化。
03 制造工艺与晶圆代工
- 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出货首批NVIDIA、AMD和苹果芯片晶圆,采用N4制程;CoWoS封装产能目标2025年中期达7.5万片,强化美国本土先进制造能力。
- 北京大学重庆研究院:碳基集成电路生产线量产8英寸碳基晶圆,单片产出超100颗芯片;技术突破硅基瓶颈,目标2028年年产10万片,助力中国半导体换道超车。
- 苹果:A19 Pro芯片采用台积电2nm WMCM封装工艺,iPhone 18 Pro系列首发;GAA架构提升晶体管密度15%,能耗降30%,巩固先进制程领导地位。
- 三星电子:2nm制程良率提升至40%,目标2026年初量产Exynos 2600芯片;与台积电差距缩小至20%以内,但量产进度可能影响客户粘性。
- 芯联集成:1500V SiC MOS灌胶模组获奖,搭载G1.7代SiC芯片;采用直接水冷散热,满足电动汽车高电压需求,彰显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创新。
- 芯聚能:实现碳化硅主驱芯片模块规模量产,通过全产业链车规验证;SiC芯片全链条自主化突破,推动车用功率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
04 封装与测试
- 台积电:提升CoWoS L/S先进封装产能应对AI芯片需求激增;与美国Amkor合作开发本土封装能力,但短期依赖台湾设施,凸显异构集成供应链瓶颈。
- 华为:Mate80或采用SiP封装工艺,实现20GB内存带宽提升30%及功耗降15%;新技术优化芯片集成,为高端移动端存储设新标杆。
- 深圳中科四合:获融资推进板级扇出封装技术,应用于AI服务器电源模组;方案减少面积占用60%,已实现单月营收超千万元,加速功率芯片高密度集成。
- 中国台湾经济部门:计划到2028年先进封装设备自主率提升至25%,材料自主率至35%;举措降低对外依赖,强化异构集成供应链韧性和成本控制。
- 三星电子:计划2028年应用玻璃中介层技术替代硅中介层;专注于小尺寸面板加速验证,可能牺牲制造效率但缩短AI芯片封装上市周期。
05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
- 天域半导体:专注碳化硅外延片,港股IPO突显SiC材料市场增长;长期受益新能源和5G驱动需求,但高客户集中度风险犹存。
- 安徽省量子信息中心: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支持千比特操控;应用于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提升硬件精度加速实用化进程。
- KAIST:公布HBM路线图,HBM4计划2026年推出,HBM8目标2038年;技术演进聚焦带宽提升和3D堆叠,满足AI与HPC高速存储增量需求。
- 摩方精密:微纳3D打印技术突破10μm加工精度,应用于半导体封装;PμSL技术实现高精度结构成型,为特殊材料器件开发提供新路径。
- 恒运昌:科创板IPO募资15.5亿元用于半导体级射频电源国产化;产品交付拓荆科技等头部设备商,增强刻蚀与沉积设备稳定性。
- 中科大团队:钙钛矿LED寿命超18万小时,亮度达116万尼特;材料稳定性突破推动Micro-LED显示芯片商业化进程。
06 存储技术
- SK海力士:股价上涨5.3%创2000年来新高,反映HBM需求激增;受益AI服务器扩张,产能聚焦高带宽产品,巩固存储市场技术领先地位。
- 华为:Mate80或搭载20GB内存,采用新SiP封装工艺提升带宽30%;技术降低功耗15%,预示移动端存储容量突破,增强多任务处理能力。
- KAIST:HBM路线图显示HBM4将于2026年量产,HBM5计划2029年;每代升级带宽翻倍,应对AI训练数据洪流,推动存储接口技术创新。
- 美光:正式通知客户DDR4内存逐步停产,全球三大DRAM厂商转向新代产品;DDR4价格近期上涨27%,反映供需调整和行业过渡动态。
- 索尼与西部数据:合作开发HAMR技术硬盘,目标2027年量产40TB+产品;HAMR出货预计2028年占市场过半,推动存储密度创新。
07 关键芯片公司动态
- AMD:股价涨超10%,派杰上调目标价至140美元,看好Instinct MI350系列AI芯片;Q4 GPU业务预期反弹,优化软件生态应对出口管制影响。
- 英伟达:黄仁勋在欧洲推广主权AI理念,欧盟计划斥资200亿美元建设AI超级工厂;战略应对算力不足,扩大AI芯片部署,巩固全球支配地位。
- 小米:雷军确认玄戒O1芯片年研发预算超60亿元,团队规模2500人;长期投入彰显高端化决心,但面临商业化验证和生态整合挑战。
- 英飞凌:潘大伟强调中国为最大市场,全球MCU份额达21.3%;深化本地合作聚焦汽车和工业应用,驱动区域营收可持续增长。
- SK集团:与AWS合作建设103MW AI数据中心,容纳6万GPU;分阶段扩展至1吉瓦,目标打造东北亚最大算力枢纽,反映战略扩张。
- 硅基流动: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阿里云领投,推动大模型推理引擎优化;技术降低AI应用成本,加速国产芯片部署,强化算力生态协同。
- TP-Link:上海WiFi芯片部门裁员,补偿N+3,聚焦FEM研发线调整;事件折射Wi-Fi前端模块市场竞争加剧及自研芯片商业化挑战。
- 英特尔:将于7月启动俄勒冈州晶圆厂裁员,聚焦工程职位重组;举措响应100亿美元成本削减计划,改善财务状况和客户响应力。
- 黑芝麻智能:CEO单记章展示华山A2000和武当C1200芯片系列;布局机器人产业,端侧AI计算战略增强自动驾驶市场渗透力。
- 高通:以24亿美元现金收购英国半导体设计商Alphawave;收购强化互连技术IP组合,应对数据中心和AI芯片高速增长需求。
08 政策法规与标准化
- 美国BIS:发布对华EDA软件出口禁令,覆盖GAAFET设计工具和Calibre验证;新规将中国先进制程锁死在5纳米外,大基金三期3440亿元响应国产替代。
- 工信部:制造业中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州成立,负责中试基础通用标准;标准化加速技术转化,降低半导体制造中试环节风险,提升良率。
- 上海金融局:出台科技保险指导意见,支持6G和第四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政策降低研发风险,鼓励芯片企业前沿创新投入,引入“沪科积分”机制。
- 世界半导体博览会:2025年6月24-27日在北京举办,聚焦EDA和供应链安全;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应对地缘政治下的供应链挑战。
- 纽约州:要求雇主披露AI导致裁员,通过WARN系统实施;新规为首创,监控技术对劳动力影响,可能增加全球企业合规成本。
- 中国台湾经济部门:推出晶创计划和EDA团购优惠,目标2028年芯片设计先进制程使用率达50%;政策降低导入成本,提升供应链自主化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