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SMT设备行业平台!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干货分享丨PCBA DFM可制造性设计规范
干货分享丨PCBA DFM可制造性设计规范
2022年07月28日 14:19   浏览:1147   来源:昌

PCBA DFM可制造性设计规范

 



前    

PCB 可制造性设计规范

 

 

目的与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电子产品的 PCB 工艺设计,主要适用于 PCB  的设计、PCB  投板工艺审查、单板工艺审查等活动。

术语与定义

 

2.1 DFM

DFMDesign For Manufacture):可制造性设计。

2.1 PCB

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缩写为:PCB)):印制电路或印制线路成品板的通称,简称印制板。它包括刚性、挠性和刚-挠结合的单面、双面和多层印制板。

2.2 覆铜箔层压板

覆铜箔层压板(Metal Clad Laminate):在一面或两面覆有铜箔的层压板,用于制造印制板,简称覆铜箔板。

2.3 波峰焊

波峰焊(Wave soldering):将熔化的软钎焊料,经过机械泵或电磁泵喷流成焊料波峰,使预先装有电子元器件的 PCB 通过焊料波峰,实现元器件焊端或引脚与 PCB 焊盘之间机械和电气连接的一种软钎焊工艺。

2.4 再流焊

再流焊(Reflow soldering):通过熔化预先分配到 PCB 焊盘上的膏状软钎焊料,实现表面组装元器件焊端或引脚与 PCB 焊盘之间机械和电气连接的一种软钎焊工艺。

2.5 SMD

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s):表面组装元器件或表面贴片元器件;指焊接端子或引线制作在同一平面内,并适合于表面组装的电子元器件。

2.6 THC

THCThrough Hole Components):通孔插装元器件。指适合于插装的电子元器件。

2.7 导通孔

导通孔(via):一种用于内层连接的金属化孔,但其中并不用于插入元件引线或其它增强材料。

2.8 盲孔

盲孔(Blind via):从印制板内仅延展到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2.9 埋孔

埋孔(Buried via):未延伸到印制板表面的一种导通孔。

2.10 过孔

过孔(Through via):从印制板的一个表层延展到另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2.11 元件孔

元件孔(Component hole):用于元件端子固定于印制板及导电图形电气连接的孔。

2.12 Stand off

Stand off:表面贴器件的本体底部到引脚底部的垂直距离

2.13 Pitch

          Pitch:器件相邻两引脚中心距。


可制造性基础知识

 

3.1 开展可制造性的设计的意义

对于电子产品,开展可制造性设计的意义如下: a)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通过实施可制造性设计,可有效利用公司已有资源,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地制造出产品。如果产品的可制造性设计差,不符合公司生产特点,就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达到目的。同时还要付出延缓交货,甚至失去市场的代价。

b)有利于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DFM 设计把设计部门和生产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信息互递的目的,使设计开发与生产准备协调起来统一标准,易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生产设备的标准化,减少重复投入。c)新产品开发及测试的基础

没有适当的 DFM 规范来控制产品设计,在产品开发的后期,甚至在大批量生产阶段才发现这样或那样的组装问题,此时想通过设计更改来修正,无疑会增加开发成本并延长产品的上市周期。但是,如果不进行修改,批量生产造成的损失就会更大,所付出的代价将是前一阶段修改成本的数十倍以上。

3.2 工艺可制造性设计主要考虑方面

工艺可制造性设计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a) 自动化生产所需的传送边、定位孔、光学定位符号;

b) 与生产效率有关的拼板;

c) 与焊接有关的元件封装、基板材质选择、组装方式、元件布局、焊盘设计、阻焊层设计;

d) 与检查、维修、测试有关的元件间距、测试焊盘设计;

e) 与 PCB 制造有关的孔设计、线宽和线距设计; 

f) 与装配、调试、接线有关的丝印字符;

g) 与压接、焊接、螺装、铆接工艺有关的孔径、安装空间; 

h) 与热设计、EMC 等可靠性设计有关的焊盘、导线要求。

设计要求

 

4.1 PCB 设计总则★★★

PCB设计总体要求如下:

a) 推荐 PCB 宽厚比:Y/Z≤150,尺寸标注如图 1 所示;★★


b) PCB 过孔厚径比(板厚/最小过孔直径)≤10

c) 传送边不满足禁布区要求时,必须在相应板边增加辅助边,保证传送边至少 5mm 的宽度可包含铣槽间距,另外注意增加的辅助边(不包含铣槽一般不要小于 2mm 宽;传送边一般可以作为插入静电架的支撑边,但有时需另外设计支撑边以满足需要,这需同工程部门协商确定;

d) 当传送边也作为插入静电架的支撑边时,所有器件引脚焊盘边缘或器件本体距离传送边≥5mm 否则,仅需要贴片器件焊盘或器件本体距离传送边有 5mm 间距。

e) 从减少焊接时 PCB 的变形考虑,对不作拼版的 PCB,一般将其长边方向作为传送方向;对于拼板也应将拼板后长边方向作为传送方向;对于短边与长边之比大于 4/5 的 PCB,可以用短边传送;


f) 波峰焊能够承受的 PCB 焊接面尺寸,老线体:最大宽度 305mm,最大可焊接面 295mm;新线体:最大宽度 450mm,最大可焊接面 440mm;

g) 线体承受PCB 长宽:最小为 50mm×30mm;最大为 510mm×450mm。


4.2 拼板及辅助边设计

4.2.1 V-CUT 连接★★★

V-CUT连接要求如下:

a)板与板之间为直线连接,边缘平整,且不影响器件安装的 PCB 可用此种连接,V-CUT 为直通型,不能在中间转弯和分段,如图 2;



b)V-CUT 要求 PCB 的板厚≤2.0mm;

图2V-CUT 示例


c)V-CUT 线两边(T&B 面)要求各自保留不小于 1mm 的禁布区,以避免分板时损坏器件;

d) 总板厚(H)、剩余板厚(T)、V-CUT 角度之间的关系如图 3 所示:

 


对于 PCB:


图3板厚与 V-CUT 角度示意图


1)板厚 H≤0.8mm 时,T=0.35±0.1mm;

2)板厚 0.8<H≤1.6mm 时,T=0.4±0.1mm;

3)板厚 H>1.6mm 时,T=0.5±0.1mm。

e) 

需考虑 V-CUT 边缘到线路(或焊盘)边缘的安全距离“S”,以防止线路损伤或露铜,如图 4 和表 1 所示:

4.2.2 邮票孔连接

邮票孔连接要求如图 5:

a) 推荐铣槽宽度为 2mm,局部最小宽度不小于 1mm;★★

b) 邮票孔设计:孔直径 1.0mm,孔间距 1.27mm。两组邮票孔之间间距推荐为 50mm★★

C) 拼板分离后若结构装配上要求其边缘整齐,推荐将分离孔中心设计在子板的边线上或稍内处, 如图 6 所示;★★


d) 采用 V-CUT 或邮票孔连接时,需要考虑分板对应力敏感器件产生的应力损伤:★★★

1) BGA 焊盘边缘距离 V-CUT 或邮票孔≥20mm;★★

2) 1206 以下多层陶瓷电容与 V-CUT、邮票孔的距离3mm(推荐5mm),如图 7 所示。 

4.2.3 拼板方式

拼板方式要求如下:

a) 一般原则:PCB 单元尺寸<50*50mm 时,推荐做拼板;★★

b) 拼板的尺寸应以制造、装配、和测试过程中便于加工,不因拼板产生较大变形为宜,推荐拼板后的 PCB  尺寸不超过 330mm×250mm;★★

c) 拼板内的单元板方向应尽量一致;★★

d) 若 PCB 经过回流或波峰焊接工艺,且单元板板宽尺寸>60mm,在垂直传送边的方向上拼板数量不应超过 2,如图 8 所示;★★★

e) 如果单元板尺寸很小,在垂直传送边的方向上拼板数量可以超过 3,但垂直于传送边上的总宽度不能超过 150mm,且需在生产时加辅助工装夹具以防止单板变形;★★★

f) 垂直传送边方向上的拼版数量若在 2 个及以上,推荐在平行传送方向拼版间使用邮票孔连接;

g) 需要 SMT 和波峰焊的单板,板边允许有缺口,但缺口尺寸须小于所在边长度的 1/3,应该确保PCB 在链条上传送平稳,如超出需添加辅助块进行补齐,如图 9 所示;★★★


h) 板边连接器(包含压接件、贴片、插件)除引脚外若有其他部分向安装面下延伸,延伸处不能和 PCB 有干涉,如下图 10,尤其容易忽略的是红色区域不要放置邮票孔。

4.3 基准点设计★★★

基准点设计要求如下:

a) 光学定位基准符号主要包括拼板、整板两种,如图 11 所示;

b) 形状/大小,如图 12 所示:


1) 直径为 1.0mm 的实心圆。阻焊开窗:以基准点为圆心,直径为 2.0mm的圆形区域;

2) 直径为 1.0mm 的实心圆。阻焊开窗:以基准点为圆心,直径为 2.0mm 的圆形区域。保护铜环:以基准点为圆心,对边距离为 3.0mm 的圆形铜环,铜环线宽 10mil。

c) 光学定位基准符号必须赋予坐标值(当作元件设计),不允许在 PCB 设计完后以一个符号的形式加上去;

d) 基准点可以放在插件元器件的边框线内,或是插件元器件的腹下;

e) 需要拼板的单板,每块单元板上尽量保证有基准点,若由于空间原因单元板上无法布下基准点时,则单元板上可以不布基准点,但应保证拼板工艺边上有基准点;

f) 光学基准点中心应离板边 5.5mm 以上,光学点中心周围 1.5mm 范围内不能有贴片器件;

g) 基准点在 paste 层必须有和焊盘等大的图形;

h) 单面基准点的数量最少 2,个,推荐使用三个。


4.4 器件布局要求

4.4.1 器件布局通用要求

器件布局通用要求如下:

a) 有极性或方向性的 THD 器件在布局方向上要求方向一致,并尽量做到排列整齐。对于 SMD

器件,不能满足方向一致时,应尽量满足在 X、Y 方向上保持一致,如钽电容;★★

b) 需点胶的器件在点胶处留出至少 3mm 的点胶空间,器件出脚需要点胶,引脚中心 3.5mm 半径范围内禁布测试孔或测试盘,如图 13 所示;★★★

c) 需要安装散热器的 SMD 应注意散热器的安装位置,布局时要求有足够的空间,确保不与其它器件相碰,确保最小 1.0mm 的距离满足安装空间要求;还需注意散热器下除散热器件外, 不应有高于散热安装面的器件,建议高度间隙不少于 0.5mm;★★★

d) 器件(如内存条、束线座等)之间的距离要求满足不影响正常操作的空间;★★★


e) 不同属性(如有电位差、不同的电流-地属性等)的金属件(如散热器、屏蔽罩、晶振等 或金属壳体的元器件不能相碰,确保最小 1.0mm 的距离满足安装空间要求;★★★

f) 晶振、放电管等金属外壳元件腹下表层不能布线、不能放置非地过孔,在满足电气性能的条件下,允许敷地铜;★★★

g) 对于单板尺寸较大(如非传送边大于 250mm),较重的器件(主要指 BGA 芯片)尽量不要布置在 PCB 的中间,以减轻由于器件的重量在焊接及返修过程对 PCB 变形的影响;★★

h) 对于单板尺寸较大(如非传送边大于 250mm),为防止印刷时变形,要求在首次加工面留出支撑点,在支撑 pin 留出范围内,禁布 SMD 器件;★★★

i) 二极管/三极管优先放在正面,如必须放置在背面时,不能采用红胶工艺直接暴露于锡铅波峰中焊接;★★★

j) 测试点的要求:目前我公司还未使用到 ICT 测试,因此测试点目前的作用仅应用于调试和维修,规定测试点单位面积密度不高于 5 个/cm2,可以使用过孔作为测试点。测试点到铜箔间距请参考孔到铜箔间距。建议 BGA 下测试点阻焊不开窗。★★

4.4.2 回流焊

4.4.2.1 SMD 器件的通用要求★★

SMD器件的通用要求如下:

a) 元器件尽量放在主元件面,IC 不建议放置在背面,避免背面器件超重导致焊接掉件;

b) 细间距器件推荐布置在 PCB 同一面,且不要靠近印制板边缘放置以免影响印锡质量。细间距器件距离板边≥10mm;

注:细间距器件:pitch≤0.8mm 的BGA,pitch=0.4mm 的 QFP 或 SOP。

c) 有极性的贴片尽量同方向布置,防止较高器件布置在较低器件旁时影响焊点的检测,≤45°,如图 14 所示;


d) 贴片电感中若器件有引线引出到安装面时,需注意焊端性质仔细评估,此种器件容易出现滑移偏位现象,如图15。

4.4.2.1 SMD 器件布局要求★★★

SMD器件布局要求如下:

a) 对于引脚间距≤0.65mm 的表面贴装翼型引脚器件。不推荐器件本体重叠,作为兼容设计,以SOP 封装器件为例,如图 16 所示:

b) 对于片式器件的兼容替代,要求两个器件封装一致;

c) 在确认 SMD 焊盘以及其上印刷的锡膏不会对 THD 焊接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允许 THD 与 SMD重叠设计,如图 16 所示;

b) 多个引脚在同一直线上的器件,如连接器、SOP 器件轴向需与过波峰方向一致;SOT 器件过波峰其引脚尽量与波峰方向垂直,如图 20 所示;




                 


头条号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