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4、DDR5、NAND、硬盘同步缺货。
近日,存储模组龙头企业威刚科技董事长陈立白在电影《绝胜》开机记者会上,披露了当前存储市场的罕见态势——DDR4、DDR5、存储型闪存(NAND Flash)与硬盘四大核心品类同步陷入缺货困境,这一现象在行业发展历程中较为少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陈立白指出,此次缺货潮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云端服务提供商(CSP)的刚性需求。随着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扩大、高清视频流、云游戏、企业级云存储等应用场景普及,CSP企业对高容量、高性能存储产品的采购量大幅增加,且需求具有极强的稳定性,直接打破了此前存储市场的供需平衡。从时间节点来看,存储产品自今年8月下旬起突然进入缺货涨价周期,这一市场反弹节奏明显早于存储芯片供应商此前的预期,不少厂商未能及时调整产能与库存策略,进一步加剧了缺货压力。
从具体品类来看,不同存储产品的缺货逻辑与严重程度存在差异,但整体均呈现“供应收缩+需求增长”的双重驱动特征。其中,DRAM领域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而NAND Flash与硬盘市场的缺货态势则更具持续性,行业正面临一场全方位的供应挑战。
DRAM市场:DDR4停产引发缺口,价格涨幅领跑
作为存储市场的核心品类之一,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供需变化对整个行业影响深远。陈立白透露,全球三大DRAM巨头三星(Samsung)、SK海力士(Hynix)与美光(Micron)已明确宣布停止生产DDR4产品,这一产能调整举措将直接导致DDR4供应量持续锐减。
从行业背景来看,DDR4作为此前主流的DRAM规格,长期占据消费电子、服务器、工业设备等领域的核心市场。尽管DDR5作为新一代产品已逐步实现商用,但在中低端消费级市场、传统服务器升级需求中,DDR4仍具备不可替代的地位。三大厂商集中停产DDR4,本质上是为了将产能向更高附加值的DDR5、HBM(高带宽存储器)等产品倾斜,以适应高端市场需求,但短期内却造成了DDR4市场的供需断层。
陈立白判断,随着DDR4产能持续退出,后续市场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其价格涨幅有望成为所有存储产品中的“领头羊”。从当前市场反馈来看,部分渠道的DDR4内存模组价格自8月下旬以来已累计上涨15%-20%,且随着库存消耗,后续涨幅可能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DDR5产品也受整体市场缺货氛围与自身需求增长影响,价格涨幅仅次于DDR4,成为存储市场的另一大涨价主力。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存储厂商此前进入长假周期,产能释放短暂受限,而新一代DRAM产品的合约价预计于近期正式公布。结合当前供需紧张态势,市场普遍预期此次合约价涨幅可能达到20%-30%,这将为第四季度DRAM市场的价格走势奠定强势基调,也将直接影响下游模组厂商的成本与定价策略。
NAND Flash与硬盘:缺货周期拉长,持续至明年上半年
相较于DRAM市场的“突发缺口”,NAND Flash(存储型闪存)的缺货态势更具长期性。陈立白强调,在CSP企业的刚性需求驱动下,NAND Flash不仅大概率会缺货至今年年底,其缺货周期还将延续至明年上半年,成为此次存储缺货潮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品类之一。
从需求端来看,NAND Flash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固态硬盘(SSD)、U盘、数据中心存储阵列等场景。随着CSP企业对云存储容量的需求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高容量NAND Flash芯片的采购量大幅增加;同时,消费级市场中SSD对传统硬盘的替代加速,也进一步拉动了NAND Flash的需求。而从供应端来看,NAND Flash厂商近年来虽有产能扩张计划,但新产线投产周期较长(通常需要12-18个月),且部分厂商为控制成本、优化利润结构,有意放缓产能释放节奏,导致供应增长速度滞后于需求增长。
除NAND Flash外,传统硬盘产品也陷入缺货困境,且情况将愈发严重。尽管SSD对硬盘的替代趋势明显,但在监控设备、低端服务器、归档存储等场景中,硬盘凭借高容量、低成本的优势仍保有稳定需求。此次硬盘缺货,一方面受上游零部件(如磁头、盘片)供应紧张影响,另一方面也与部分厂商将产能向高利润的SSD倾斜有关,双重因素叠加导致硬盘市场供需失衡,短期内难以缓解。
上游库存见底,威刚聚焦核心客户与库存储备
库存水平是反映存储市场供需关系的关键指标,当前行业库存状况已处于历史低位。陈立白表示,今年第四季度存储上游环节的库存即将见底,目前库存水位仅约2周,这一水平是过去10多年来极为罕见的情况。上游芯片厂商库存告急,直接导致下游模组厂商的采购难度增加,也为后续价格上涨提供了支撑。
从威刚自身的运营策略来看,公司目前库存规模约合新台币100多亿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至24亿元),正处于积极储备库存的阶段。陈立白透露,受库存策略调整影响,预计今年10月之后威刚的营收增速将有所放缓,后续运营重心将放在保障核心战略客户的供应上,避免因缺货导致重要客户流失。同时,威刚设定了明确的库存目标——计划将库存规模提升至新台币200亿元(约合人民币46亿元至47亿元),以应对持续的缺货周期,增强企业在市场波动中的抗风险能力。
对于下游企业而言,当前库存管理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为避免断供,企业需加大采购力度,推高短期成本;另一方面,若未来市场供需缓解,过高的库存可能导致存货跌价风险。因此,如何在“保障供应”与“控制成本”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所有存储产业链企业的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