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并起,从百花齐放到大浪淘沙
当前的国产AI芯片产业,正处在一种“繁荣与焦虑”并存的独特阶段。
国家队扛鼎,重任在肩 华为昇腾(Ascend)目前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依托其鲲鹏+昇腾的软硬件全栈体系,昇腾910B芯片已成为国内众多智算中心的标配,是现阶段唯一能在性能上与国际旗舰产品(如NVIDIA A100)进行正面较量的国产芯片。其最大的壁垒在于构建了从达芬奇架构、CANN异构计算架构到昇思(MindSpore)AI框架的完整生态,形成了闭环。 学院派创业,技术突围 寒武纪(Cambricon)作为中国AI芯片第一股,最早提出专用处理器架构(MLU),曾风光无两。正在攻克从技术领先到市场胜利的课题。 壁仞科技(Biren)、摩尔线程(Moore Threads) 等新生代巨头创立之初便以“对标英伟达”为口号,凭借强大的资本支持和明星团队,在短时间内发布了性能参数惊人的通用GPU产品,旨在同时攻克图形渲染和AI计算两大市场。然而,它们也最先感受到地缘政治的压力,其国际供应链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 巨头跨界切入 阿里巴巴、腾讯等云服务巨头,为降低自身AI业务成本并寻求供应链自主,纷纷下场自研芯片。如阿里的含光800(推理芯片)和倚天710(通用CPU),虽不直接对外销售,但通过其庞大的云业务进行内部消化和验证,为技术迭代提供了绝佳的应用场景,是不可忽视的一极。 当前产业已从最初的百花齐放进入大浪淘沙的整合期。资金、技术、生态、市场的多重考验下,仅有少数几家具备全栈能力和强大生态号召力的企业能够最终存活并引领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