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SMT设备行业平台!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芯片制造雕刻盔甲:硬掩模
芯片制造雕刻盔甲:硬掩模
7 天前   浏览:514   来源:小萍子

在纳米级的芯片制造世界中,如何在硅片上精确蚀刻出比头发丝细千倍的电路?光刻胶如同雕刻家手中的画笔,但当雕刻变得极其精细且材料坚硬时,单靠“画笔”本身已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引入一项关键技术——硬掩模

图片

最初的挑战:光刻胶的两难困境

在早期工艺中,工程师仅使用一层厚厚的光刻胶来完成图案定义和蚀刻保护。但这带来了一个矛盾:

  1. 从蚀刻视角看:需要“厚”

    蚀刻过程(例如用等离子体蚀刻硅或二氧化硅)会不断消耗光刻胶。如果胶不够厚,在下面的图层被完全蚀刻完成之前,光刻胶就可能被完全消耗殆尽,导致图案变形甚至失败。

  2. 从光刻视角看:需要“薄”

    分辨率下降:光线在厚胶中容易发生散射,导致图案边缘模糊。

    焦深不足:难以在整个厚胶的深度上都保持精准对焦。

    倒塌风险:高深宽比的厚胶线条像一排细高的积木,容易粘连或倒塌。

图片

这个“厚”与“薄”不可兼得的矛盾,在工艺演进到几十纳米以下时变得无法调和。

硬掩模解决方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工程师们想出了“硬掩模”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让不同的材料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工艺流程如下:

  1. 沉积硬掩模层:在需要蚀刻的“永久层”之上,先沉积一层坚固耐用的薄膜(如氮化钛TiN、非晶碳或无氮氧化硅),这就是硬掩模

  2. 涂覆薄光刻胶:在硬掩模之上,再涂一层薄薄的光刻胶

  3. 光刻(薄胶的优势):对薄胶进行曝光和显影。因为胶很薄,所以可以轻松获得超高分辨率的精细图案

  4. 第一次蚀刻(图案转移):以薄光刻胶图案为掩模,对下面的硬掩模层进行第一次蚀刻。将精细图案完美地复制到坚硬的硬掩模上。

  5. 第二次蚀刻(核心步骤):去除剩余的光刻胶,现在坚硬的硬掩模本身成为了新的掩模。以其为保护层,对最下面的“永久层”进行最终蚀刻。

  6. 去除硬掩模:完成所有蚀刻后,将硬掩模层去除,留下最终设计好的结构。

图片


头条号
小萍子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