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SMT设备行业平台!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芯片是如何制造的
芯片是如何制造的
2025年08月16日 09:06   浏览:372   来源:小萍子

现代晶圆厂通过五大工艺模块的精密协作,将硅片转化为智能芯片,每个模块包含特定物理/化学作用原理:

一、增材工艺(Add Material)

目标:在晶圆表面生长或沉积功能材料层

图片

技术
作用机理
应用实例
热氧化
Si + O₂ → SiO₂(高温直接反应)
栅极介电层(厚度0.5-2nm)
CVD
气相化学反应沉积(例:4SiH₄ + 2N₂O → 4SiO₂ + 4H₂ + 2N₂)
层间介质(ILD)、多晶硅栅
PVD
物理溅射(氩离子轰击靶材释放原子)
金属互连层(Cu/Al/TiN)
电镀
电化学沉积(Cu²⁺ + 2e⁻ → Cu)
铜导线填充(深宽比>5:1)

图片

二、减材工艺(Remove/Etch Material)

目标:选择性去除特定材料层

图片

类型
原理
精度控制
干法刻蚀
等离子体化学腐蚀(Cl₂/F₂等气体)
各向异性(侧壁角度89°±0.5°)
湿法腐蚀
溶液化学溶解(例:HF蚀刻SiO₂)
各向同性(速率控制±3%)
CMP
化学腐蚀+机械研磨(SiO₂磨料)
全局平整度<10nm/300mm

图片

三、图形化工艺(Create Patterns)

核心:光刻技术(Photolithography)

图片

  1. 涂胶:旋涂光刻胶

  2. 曝光:紫外光通过掩模版成像

  3. 显影:碱性溶液溶解曝光区

  4. 烘烤:固化图形

光刻要素

套刻精度(Overlay)<2nm(相当于头发丝的1/40000)

线宽均匀性(CD)整片晶圆波动<0.5nm

图片

四、电性调控(Change Electrical Properties)

目的:精确控制半导体导电特性
两大技术路线

技术
作用原理
掺杂精度
离子注入
离子加速轰击硅晶格(能量5-500keV)
浓度梯度控制±3%
热扩散
高温驱动掺杂原子迁移(900-1200℃)
结深控制±1nm

N型掺杂(磷/砷):增加自由电子

P型掺杂(硼):产生空穴

图片

五、检测计量(Measure/Inspect)

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

技术
检测目标
精度极限
光学量测
膜厚/CD/套刻误差
0.1nm(X射线反射法)
缺陷分析(RDA)
颗粒/划伤
19-50nm的缺陷
电性测试
晶体管参数/互连电阻
电流分辨率=1fA

图片


头条号
小萍子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