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SMT设备行业平台!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PCB设计实战技巧-丝印导致的焊接问题
PCB设计实战技巧-丝印导致的焊接问题
2025年08月08日 14:40   浏览:594   来源:小萍子
评审板子时遇到个细节问题:BGA芯片的丝印外框比封装手册小了10MIL!

设计觉得“差一点没事”,这其实藏着大风险。
为啥这10MIL会出问题?
得从丝印的特性说起。普通丝印厚度在2-10MIL(20-100微米),它不是贴在PCB上的平面线条,而是有实际高度的凸起。当BGA丝印外框偏小,意味着丝印边缘会向焊盘区域“缩进”10MIL,这样就会造成BGA芯片焊接的时候的高度误差!
BGA的焊盘间距通常很密(比如0.8mm、0.65mm),相邻焊盘间距可能只有几十MIL。丝印外框偏小后,印刷锡膏时,就会造成锡膏印刷时该区域的锡量比设计值偏多。
回流焊时,BGA芯片下沉压迫锡膏,过量的锡膏无法沿着焊盘正常扩散,相邻焊盘的锡膏就容易连在一起形成桥连——也就是短路。更麻烦的是,BGA焊点在底部,短路后肉眼难发现,往往要通过测试才能检出,不仅增加返工成本,BGA芯片一旦短路,上电必报废啊,兄弟们!
设计觉得“差10MIL不算啥”,是忽略了丝印的立体高度对锡膏量的影响——它不是平面尺寸的简单偏差,而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干涉”。这就是为啥说“设计无小事”。丝印外框的尺寸偏差看似微小,却会通过“丝印厚度→锡膏量异常→焊接短路”的链条放大成质量问题。尤其是高密度BGA,对丝印与焊盘的间距要求更严,差10MIL可能就是合格与报废的分界。  
做PCB设计时,丝印外框必须严格按封装手册留足余量,至少远离焊盘边缘0.5mm(20MIL)以上,别让“一点点偏差”变成批量不良的导火索。细节控才能出高合格率的板子,这背后都是真金白银的教训。


头条号
小萍子
介绍
推荐头条